一座百萬千瓦級的壓水堆核電站,每年產生的乏燃料為20~25噸左右。例如,鈾235初始濃縮度為3.3%的新燃料(鈾238占96.7%)在反應堆中燃燒后,卸出的乏燃料中仍含有約96%的有用的核材料。其中:
鈾238占94.3%
鈾235占0.8%
钚占0.9%
真正的廢物(裂變產物和次錒系)僅占4%左右
乏燃料后處理是從乏燃料中分離和提取出有用的核材料鈾和钚的過程,它包括乏燃料的機械剪切──溶解──化學分離──鈾和钚的萃取分離、純化、濃縮──沉淀煅燒,最終制備出鈾產品和钚產品。化學分離產生的高放廢液(主要含有裂變產物與次錒系元素),進行玻璃固化,經過30~50年地面儲存之后,送去深地質處置。
這些操作都是在車間密封管道與容器內進行,遠距離控制和操作,并有完整的放射性劑量檢測,對產生的放射性廢物,也都有完整的處理措施,對公眾和環境不產生明顯影響。項目在建設前進行了詳盡的安全、環境影響評價,經過主管部門評審后方能進行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