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1日,寧德核電廠4號機組投入商業運行;8月12日,昌江核電廠2號機組投入商業運行;9月19日,紅沿河核電廠4號機組投入商業運行。截至2016年9月30日,我國已投入商業運行的核電機組共33臺,總裝機容量達到31457.16MWe(額定裝機容量)。
一、2016年1-9月核電生產情況
2016年1-9月全國累計發電量為43732.30億千瓦時,商運核電機組累計發電量為1526.47[1]億千瓦時,約占全國累計發電量的3.49%(詳見圖1)。與燃煤發電相比,核能發電相當于減少燃燒標準煤4808.38萬噸[2],減少排放二氧化碳12597.96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硫40.87萬噸,減少排放氮氧化物35.58萬噸[3]。
其中,7-9月全國累計發電量為16137.40億千瓦時,商運核電機組累計發電量為572.58億千瓦時,約占全國7-9月累計發電量為3.55%。
圖1 2016年1-9月全國發電量統計分布圖(不含臺灣地區)
2016年1-9月核能發電量比2015年同期上升了22.84%。累計上網電量為1425.37億千瓦時,比2015年同期上升了22.40%。
表1 2016年1-9月33臺商運核電機組電力生產情況統計表[4]
說明:秦山第三核電廠2號機組在2月春節期間應電網要求降功率運行,3月底至6月中旬進行了大修。紅沿河核電廠1號機組1月初至2月中旬應電網要求降功率運行,2月中旬至3月底進行了換料大修,4月中旬至5月初為配合4號機組調試而降功率運行,5月中旬至9月底有一個多月應電網要求處于臨停備用狀態;3號機組1月至6月有3個多月應電網要求處于季節性停運狀態,8月底應電網要求降功率運行,9月下旬因維修電動給水泵降功率運行。寧德核電廠3號機組1月底至2月下旬應電網要求臨停解列,4月中下旬、5月初、9月中旬、9月底應電網要求降功率運行,6月初至8月中旬進行了換料大修。昌江核電廠1號機組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進行了小修,4月至9月應電網要求降功率運行。
因此,上述機組在1月至9月的核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及核電設備平均利用率偏低。
圖2 2016年1-9月全國商運核電機組發電量趨勢
圖3 2016年1-9月全國商運核電機組上網電量趨勢
表2 2016年1-9月核電電力生產指標統計表
1-9月,各運行核電廠嚴格控制機組的運行風險,繼續保持安全、穩定運行。8月30日,寧德核電廠4號機組發生一起INES 1級[5]運行事件,造成放射性氣體非預期短時向環境排放,排放量占國家監管部門批準排放年限值的0.002468%。各運行核電廠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環境事件、輻射污染事件,未發生火災爆炸事故,未發生職業病危害事故。
按照國家環境保護法規和環境輻射監測標準,依據國家監管部門批準的排放限值,各運行核電廠對放射性排出流的排放進行了嚴格控制,對核電廠周圍環境進行了有效監測。
1-9月環境監測結果表明,各運行核電廠放射性排出流的排放量均遠低于國家監管部門批準排放年限值。監測數據表明,所測出的環境空氣吸收劑量率在當地本底輻射水平正常漲落范圍之內。
[1]紅沿河核電廠4號機組2016年9月19日投入商運后不久即應電網要求臨停備用,故本期報告不統計其發電量及上網電量數據。
[2]根據國家能源局2016年發布數據,2015年我國火電供電煤耗為315克標準煤/千瓦時。
[3]減排計算方法來源于我國火電行業通用計算標準,按照工業鍋爐每燃燒一噸標準煤產生二氧化碳2620千克,二氧化硫8.5千克,氮氧化物7.4千克計算。
[4]表1數據來源于中國核能行業協會核電運營信息網(CINNO),機組排序以IAEA-PRIS數據庫中我國機組的CN號為準。表1未統計紅沿河核電廠4號機組數據,原因見前文腳注1。
[5]INES(國際核事件分級表)是由IAEA(國際原子能機構)和OECD/NEA(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核能署)共同制訂,目的是以協調一致的方式迅速向公眾通報有關核與輻射事件的安全重要性。INES將核事件分為7級,將較高級別的(4至7級)定為事故,將較低級別的(1至3級)定為事件,對不具有安全意義的事件稱為0級或“偏差”。
[6]重要活動主要指:1.核電集團公司面向社會的重要活動;2.核電廠重要生產技術節點;3.安全監管重要活動;4.重要的國際合作活動;5.重大的公眾宣傳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