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3月31日,我國投入商業運行的核電機組共45臺(不含臺灣地區核電信息),裝機容量45895.16 MWe(額定裝機容量)。其中,海陽核電廠2號機組在2019年1月9日投入商業運行,裝機容量為1250 MWe。各運行核電廠嚴格控制機組的運行風險,繼續保持機組安全、穩定運行。
表1 2019年1-3月投入商運的核電機組信息
一、2019年1-3月核電生產情況
2019年1-3月全國累計發電量為16747.40億千瓦時[1],商運核電機組累計發電量為768.10億千瓦時,約占全國累計發電量的4.59%(詳見圖1)。與燃煤發電相比,核能發電相當于減少燃燒標準煤2365.75萬噸[2],減少排放二氧化碳6198.26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硫20.11萬噸,減少排放氮氧化物17.51萬噸[3]。
圖1 2019年1-3月全國發電量統計分布
2019年1-3月,45臺商運核電機組繼續保持安全穩定運行。核能累計發電量為768.10億千瓦時,比2018年同期上升了25.72%。累計上網電量為719.06億千瓦時,比2018年同期上升了25.58%。1-3月,核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為1678.01 小時,核電設備利用率[4]為77.69%。
表2 2019年1-3月45臺商運核電機組電力生產情況統計表[5]
說明:
(1)機組核電設備利用率高于100%說明該機組統計期內基本在額定功率或超額定功率的狀態下運行。
(2)機組核電設備利用率低于60%的主要原因說明如下:
秦山第二核電廠
2號機組1月26日至3月12日進行了第13次換料大修。
嶺澳核電廠
4號機組2月4日至3月12日進行了第7次換料大修,3月15日至16日應電網要求降功率運行。
田灣核電廠
3號機組1月29日開始進行第3次換料大修。截至3月底,大修仍在進行。
紅沿河核電廠
4號機組1月25日至30日應電網要求降功率運行,1月30日至3月15日應電網要求進入季節性停運狀態。
福清核電廠
4號機組1月30日至2月18日、3月7日至18日兩次應電網要求調停,2月19日至25日、2月28日至3月6日、3月18日至25日應電網要求降功率運行。
陽江核電廠
2號機組2月3日至3月9日進行了第3次換料大修,3月21日至31日應電網要求降功率運行。
三門核電廠
2號機組1月至3月處于停堆小修狀態。截至3月底,小修仍在進行。
昌江核電廠
1號機組1月28日至3月7日進行了第3次換料大修,其余時間應電網要求降功率運行。
圖2 2018、2019年1-12月全國商運核電機組發電量趨勢
圖3 2018、2019年1-12月全國商運核電機組上網電量趨勢
表3 2019年1-3月核電電力生產指標統計表
二、核電安全生產情況
2019年1-3月,各商業運行核電廠嚴格控制機組的運行風險,繼續保持安全、穩定運行,未發生國際核事件分級(INES)1級及1級以上的運行事件。各商業運行核電廠未發生較大及以上安全生產事件、環境事件、輻射污染事件,未發生火災爆炸事故,未發生職業病危害事故。
按照國家環境保護法規和環境輻射監測標準,依據國家核安全局批準的排放限值,各商業運行核電廠對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進行了嚴格控制,對核電廠周圍環境進行了有效監測。
1-3月環境監測結果表明,各商業運行核電廠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量均低于國家核安全局批準限值。監測數據表明,所測出的環境空氣吸收劑量率在當地本底輻射水平正常范圍內。
四、第一季度重要活動[6]
1月9日,海陽核電廠2號機組投入商業運行。
1月20日,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發設計的S2F PI-A型事故容錯燃料(簡稱ATF)小棒,順利載入研究堆,正式開始輻照考驗工作。這是國內首次實現ATF燃料堆內輻照。
2月20日,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組織申報的三門核電廠水化學應用技術項目榮獲2018年度EPRI(美國電力研究協會)核電板塊技術成果轉化獎。
2月21日,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WANO)會員大會全票通過“上海中心項目”,WANO上海中心正式進入籌備階段。
2月28日至3月1日,由中國核能行業協會核電運行分會主辦,廣西防城港核電有限公司協辦的核電廠經驗反饋工作交流會議(協調員、信息員會議)在南寧召開。來自分會各成員單位的近70名代表參加了會議。
3月13-14日,由中國核能行業協會核電運行分會主辦,核動力運行研究所承辦的2019年行業專題工作組組長會議在武漢召開。來自23個工作組的130余名組長、副組長、執行秘書及專家等參加了會議。
3月21日,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CF3燃料組件在秦山核電二廠2號機組結束全部長循環輻照考驗,順利出堆并完成檢查,檢查結果顯示CF3燃料組件性能達到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
[1]全國發電量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網站,下文同。
[2]國家能源局2019年1月18日發布信息顯示,2018年我國火電供電煤耗為308克標準煤/千瓦時。
[3]減排計算方法來源于我國火電行業通用計算標準,按照工業鍋爐每燃燒一噸標準煤產生二氧化碳2620千克,二氧化硫8.5千克,氮氧化物7.4千克計算
[4]核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等于核電機組在統計期內的發電量除以機組裝機容量。核電設備利用率等于核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除以統計期日歷小時數。如統計期內有新機組投入商運,則新機組的裝機容量應折算,折算比例為該機組實際商運小時數除以統計期日歷小時數。
[5]表2數據來源于中國核能行業協會核電營運信息網(CINNO)。各核電廠按照其首臺機組在國際原子能機構核動力堆信息系統(IAEA-PRIS)數據庫中的CN號(機組統一編號)先后順序進行排序。
[6]重要活動主要指:1.核電集團公司面向社會的重要活動;2.核電廠重要生產技術節點;3.安全監管重要活動;4.重要的國際合作活動;5.重大的公眾宣傳活動;6.協會/分會重點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