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日前發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 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導目錄》),對核能和電力領域均列出相關調整目錄。其中,核能產業鼓勵類共有13項,限制類0項,淘汰類0項;電力方面鼓勵類涉及28項,限制類4項,淘汰類落后生產工藝裝備4項。
國家發改委發布公告稱,鼓勵類主要針對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促進作用的技術、裝備、產品、行業。限制類主要涉及工藝技術落后,不符合行業準入條件和有關規定的生產能力、工藝技術、裝備及產品。淘汰類主要包括不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嚴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落后工藝、技術、裝備及產品。
《指導目錄》鼓勵類中的核能項目主要涉及鈾礦地質勘查和鈾礦采冶、鈾精制、鈾轉化;先進核反應堆及多用途模塊化小型堆建造與技術開發;核電站建設;高性能核燃料元件、MOX 元件、金屬元件制造;核安保關鍵系統開發與設備制造;核設施退役及放射性廢物治理;核電站延壽及退役技術和設備;核能綜合利用(供暖、供汽、海水淡化等)方面。
據世界核能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中國核電在運裝機容量42838 MW ,核能發電量277056 GWh,核電發電量占全國發電總量的4.22%。而美國、法國的核電在運裝機容量分別為99680 MWe、63130 MWe,核能發電量分別為808028 GWh、395908 GWh ,核電發電量占全國發電總量分別為19.32%、71.67%。相比較可知,中國核電發電量占比仍然較低、裝機容量低是中國核電產業目前面臨的現狀。
分析人士指出,我國核電產業鏈目前依然存在發展瓶頸。而此次《指導目錄》鼓勵13項核能項目,表明產業結構調整將不斷補齊短板。其中,鼓勵鈾礦地質勘查和鈾礦采冶、鈾精制、鈾轉化,先進的鈾同位素分離技術開發與設備制造等,是針對解決上游核燃料問題;鼓勵核電站延壽及退役技術和設備,鼓勵核能綜合利用等為中游核能的利用提出了方向;鼓勵核電站建設、乏燃料后處理、核安保關鍵系統開發與設備制造、核電站應急搶險技術和設備等方面是針對了核能的下游發展。
同時,此次《指導意見》針對核電以外的常規電力產業亦有鼓勵,包括大中型水力發電及抽水蓄能電站、單機60萬千瓦及以上超超臨界機組電站建設、燃煤發電機組超低排放技術、電網改造與建設和增量配電網建設、火力發電廢煙氣脫硝催化劑再生及低溫催化劑開發生產、水力發電中低溫水恢復措施工程、過魚措施工程技術開發與應用、垃圾焚燒發電成套設備、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火力發電機組靈活性改造,以及智慧能源系統等方面。
記者注意到,電力限制項目包括:大電網覆蓋范圍內,單機容量 30 萬千瓦級及以下常規燃煤火電機組(綜合利用機組除外);大電網覆蓋范圍內,發電煤耗高于300克標準煤/千瓦時的濕冷發電機組,發電煤耗高于305克標準煤/千瓦時的空冷發電機組;無下泄生態流量的引水式水利發電;達不到超低排放要求的煤電機組。而電力淘汰類項目包括:大電網覆蓋范圍內,單機容量在10萬千瓦以下的常規燃煤火電機組;單機容量5萬千瓦及以下的常規小火電機組;以發電為主的燃油鍋爐及發電機組;大電網覆蓋范圍內,設計壽命期滿的單機容量20萬千瓦級及以下的常規燃煤火電機組。
中電聯日前發布的《中國電力工業現狀與展望(2019)》數據表明,截至2018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19.0億千瓦,其中,火電裝機占全部裝機容量的60.2%;水電占18.5%;核電裝機占比為2.4%;風電、太陽能分別為9.7%、9.2%。
業內人士指出,當前火電仍占主導地位,可再生能源比例偏低的電力結構并不合理。《指導目錄》體現了我國電力結構將向清潔、低碳方向發展,如鼓勵大中型水力發電及抽水蓄能電站、垃圾焚燒發電成套設備、分布式能源、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燃煤發電機組超低排放技術等。
針對淘汰類項目,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兼新聞發言人袁達曾表示,禁止投資淘汰類項目。“對國家明令淘汰的生產工藝技術、裝備和產品,一律不得進口、轉移、生產、銷售、使用和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