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源結構
圖片以及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官網
2018年,火電占中國發電總量百分之七十三,水電約占百分之十三點四,核電約占百分之四點三,天然氣發電占約百分之三。中國發電量在以每年百分之十的速度增長。
2、能源結構存在的隱患
我國發電量占比最大的是火力發電。煤燃燒過程中會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硫化物。這無疑和全球減排二氧化碳的目標以及綠色發展的目標是相悖的,火力發電站已經不再符合時代發展的大潮流。
發達國家取代火力發電的法寶是天然氣。世界發電量的百分之二十三來自天然氣發電。而中國超過百分之四十五的天然氣依靠進口,而且其價格昂貴并不適合作為發電量的基底只能作為腰部電量。那么,在天然氣之外,誰能取代火電一家獨大的地位?我認為,核電是最有希望的。核能能量巨大,成本較低,技術比較成熟,完全可以大規模推廣。
3、看好核電的原因
核電站目前受到的阻礙主要是安全問題和環境問題而非技術問題。但是,從安全角度看,中國迄今為止并未發生過任何導致人員傷亡的核電站事故,中國的東南沿海也并不處于火山地震帶,不存在較大的自然危險。從環境方面看,核電站可以極大地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還可以減少化石燃料燃燒所導致的硫化物,氮化物,pm2.5等的排放。總而言之,在中國建設核電站是絕對利大于弊的。
根據唯物主義辯證法,完全無污染的東西是不存在的,環保中很多目標是相互抵觸的。即使是被環保分子追捧的LED燈,因其生產中所用的汞也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所以,我們的開發就是一個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過程,我們不能因噎廢食。
世界銀行統計,截至2017年,全世界還有8.4億人無電可用,非洲的布隆迪甚至百分之九十的人無電可用。汝之蜜糖,我之砒霜。核電站對于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來說,意義是大不相同的。發達國家那些高喊抵制核電的人,可曾想到地球另一端還有幾億無電可用的人。
為了下一代明亮的的夜空,我選擇核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