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甘孜州雅江縣米龍鄉程章村是地處川藏高原上的一個偏僻小山村,平均海拔3500米,屬高山峽谷地帶,地勢險峻。通往村子的路,盤旋在一面大山、一面懸崖的山澗,路面盡是泥土和碎石。該村的村民,零零星星散落于這“云深不知處”的大山里。“坡腳喊來坡上聽,走路走得腳抽筋;一年收入無幾何,苦去苦來涼透心。”一首民謠道出程章村信息閉塞、交通不便、資源匱乏、產業單一的現狀,老百姓是靠山吃不了山,靠水吃不了水。
2016年年初,來自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從事核電設計的高級工程師陳樂,放棄了成都的優越工作環境,來到了程章村掛職扶貧,從此便與這個小山村結下了不解之緣。
深入了解村民情況
陳樂第一次來到程章村,就立即投入與村民交流,了解實際情況工作。但來到村子一交流,村民說藏語,陳樂說漢語,溝通需要翻譯,雙方面對面,猶如隔著一座山,連手勢比劃帶表情傳神,交談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盡管如此,陳樂克服語言上的困難,堅持走村入戶,一家一家實地查看,傾聽心聲。
為透徹掌握村里的情況,他除了和村民們直接交流外,還多方問診,和村干部、鄉干部進行深入會談,拜訪曾在村里和鄉里工作過的縣里相關領導,以及聽取從村里走出去的人們的各種看法。如此的望聞問切,讓他把準了大山的脈象。種種渠道讓他得到詳實的第一手資料,形成對程章村比較客觀全面的認識。
左三為陳樂
精心制定脫貧方案
根據多方掌握的基本情況,陳樂切中實質,馬不停蹄著手制定程章村脫貧方案,將發展藏香豬養殖和大蒜種植作為合作社集體經濟的幫扶支柱產業,讓產業發揮“造血”功能,以此帶動村民致富。
2016年4月,陳樂在村里成立“雅江縣富民藏香豬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同時,也成立了“雅江縣程章無公害大蒜種植專業合作社”,以循環發展的方式,流轉土地104畝作為合作社種植大蒜和芫根的基地。采用最大限度利用土地的有效方式,在大蒜收割后,種芫根用作豬飼料,產生的豬糞便經發酵處理后用作種植大蒜和芫根的肥料,實現種、養、飼有機生態結合,窮盡有限資源,既省成本又環保,初步建立起綠色循環產業鏈,一舉數得。
在都市長大、從未干過農活兒的陳樂,養殖和種植領域都不曾接觸過,但再大的攔路虎也難不倒有心人。來自核電科研機構的陳樂,把做科研的嚴謹、求實、科學、細致等良好品質與優良作風,帶到這知識文化落后的大山里。在大規模種養之前,他采取實驗比對的方法,極大地降低了合作社產業的意外風險,避免了不必要的彎路,使程章村直駛脫貧的快車道。
在這一座大山的廣闊天地,作為一介書生的陳樂,真抓實干地扶貧,不僅需要想辦法、出思路、找門路,也需要拳打腳踢、沖鋒陷陣、攻城略池。再臟、再苦、再累的活兒,他都一馬當先,沖堅毀銳。
當初,剛修豬圈時,全村的觀念尚未完全轉變,連村干部都難以接受。但時間不等人,陳樂一邊給村民宣傳政策,一邊修建。一次,租來運輸的小貨車正跑在懸崖峭壁的泥濘山路上,輪胎突然脫落,幸虧車速不快,才避免了一場車毀人亡的事故。每每回想當時的場景,陳樂都無比慶幸,感恩老天的格外佑護,讓自己幸免于那場生死劫難。
充分依靠組織力量
當第一次見到大山超乎想象的原樸險奇與滿目荒夷時,當走村入戶看到貧困戶室如懸磬的家與滿眼無助時,陳樂就知道,要真正改變這里的氣象,給村民們一個光明的前景,僅靠一己之力實在太微薄太渺小。面臨脫貧攻堅的重任,他以堅強的組織做后盾,形成“一人掛職,多方支持”的良好局面。
2016年初,到程章村后,陳樂第一時間將自己在這里的所見所聞與基本概況報告給核動力院黨委,贏得單位的深度理解與大力支持。核動力院不僅投入幫扶資金,還統籌整合各方資源,協調引進資金。
每當有困難時,單位總是第一時間伸出援手,幫助陳樂解決扶貧過程中隨時出現的后顧之憂。村級醫務室建成后,核動力院向村里捐贈了33項基本醫療器械和24種常用藥品;農民夜校開辦后,核動力院捐贈了多媒體設備,包含電腦、投影、音響及錄像設備等;雪中送炭,核動力院組織職工捐贈冬衣共計1600余件,分發給52戶程章村常住戶,確保貧困村民溫暖過冬。
2016年12月4日,村里貧困戶阿紅家因房屋電源線路老化,發生碰線引起火災。當看到被燒成一片廢墟的房子和冒著生命危險從二樓跳窗出來的災民時,陳樂不由鼻子發酸。他及時向單位匯報,很快籌集到救助捐款;同時依靠當地政策支持,協助阿紅家向縣里申請到安置經費;還通過合作社統一收購其玉米青稞,租其土地給與租金補貼等方式進行援助。這些使一無所有的阿紅家獲得了組織的多方關愛與幫扶,一舉搬遷到縣城,徹底改變了貧困的處境。
以化危機為轉機的智慧,穩妥處理好阿紅家的災后安排后,陳樂并未到此止步,而是敲響了全村安全的警鐘。他通過上門實地勘察發現,由于缺乏起碼的安全常識,當地村民家家戶戶都存在類似的用電安全隱患,亂搭亂接電線比比皆是。為此,他及時向單位匯報,受到了單位高度重視和全面援助。2017年10月,核動力院派遣由單位專業電工技能人員組成的專項工作組,奔赴程章村,開展了為期一周的電力安全巡改工作,極大改善了村民用電安全。
高度重視以文化人
2017年3月18日,雅江縣境內一處森林失火。陳樂向鄉里主動請纓,帶領村里的救火隊,前往火災現場開展撲救工作。在海拔近四千米的大山上,陳樂背著幾十斤水,每天來來回回十數次,用簡單的方便食品充饑,晚上就睡在露天的山坡上,一干就是一個星期。他以自己的無聲行動,向村民們傳遞著一種大愛:在突發的天災人禍面前,需要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守望相助分甘共苦的人道精神。
在脫貧的路上,陳樂清醒地意識到,扶貧的最終目的不是“摘帽子”,而是“拔根子”,必須注重“標本兼治,軟硬兼施”。他知道,改善外在環境只是基礎,改變內在觀念才是關鍵,開闊村民的眼界、提升文化素養才是長久之策。為此,他堅持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和方式,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從源頭上、從根本上脫貧。改變“定期給錢給物”的扶貧模式,在推進“輸血式”向“造血式”產業結構調整的基礎上,尤其注重以文化人。他以“拔窮根”為指引,不斷優化村民的生存環境,針對村民個體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進行分類,對老人實施低保兜底,對青年實行技能培訓,為孩子提供學習機會,改善居住條件,豐富精神生活,營造安全、衛生、文明、和諧、感恩的良好氛圍。
左一為陳樂
考慮到程章村太玉組生產生活飲用水困難,他主動協調縣水務局,先后兩次赴程章村實地調研,制定安全飲用水提升工程項目規劃,列入地方建設計劃,實現村民安全飲水的夢想。
竭力推進村里基礎設施建設。他與駐村工作組積極協調地方政府,提前實施程章村通村硬化路項目,通村公路總長11.17公里,于2016年底完成,徹底解決了交通難的問題。
2017年,程章村順利實現脫貧摘帽,村合作社被評為雅江縣優秀農民專業合作社;通村硬化路、村級活動室都成為了縣里的樣板工程。
“來到程章村,就是程章人”,這是陳樂駐村扶貧的錚錚誓言,也是他實踐行動的指南。他以軍工組織為強大后盾,以“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樣子”的過硬作風,從理論的層面深入探索川藏高原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普遍規律,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以智惠人,以文化人,因地制宜,尋找到一條由“摘帽子”向“拔根子”遞進,由“輸血式”向“造血式”深化的扶貧之路,找到了山村幫扶的獨到秘籍,帶來了精準脫貧的全新氣象。
左三為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