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核準了采用“華龍一號”三代核電技術的海南昌江二期、浙江三澳一期兩個核電項目,為核電發展注入了新的信心和動力。圍繞“華龍一號”新項目核準的意義、我國核電發展主要成績、當前核電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十四五”核電發展目標及建議等話題,本文展開了調研。
“華龍一號”進入批量化建設階段
積極穩妥推進核電項目建設,是擴大有效投資、增強能源支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舉措。綜合多位業內人士觀點,此次核準這兩個項目具有多方面意義。
其一,說明“華龍一號”進入批量化建設階段。目前國內6臺、國外2臺“華龍一號”機組正在順利建設中,還有2臺核電機組已核準待建,“華龍一號”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預計今年年底并網發電,現在又核準4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這說明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進入批量化建設階段,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和核能產業鏈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二,拉動內需,帶動就業,促進經濟發展。粗略計算,一個2臺百萬千瓦級機組的核電項目投資大約為400億元人民幣,年發電收入近100億元人民幣。海南昌江二期、浙江三澳一期兩個項目4臺機組,有效總投資超過700億元,可以有效拉動內需,帶動大量就業,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是實現“六穩”的重要舉措。
其三,利于推動我國“華龍一號”走向國際市場。兩個核電項目采用中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國產化率已達到85%以上,并在首堆基礎上進行了設計優化和工程驗證,設計和建設經驗得到反饋,這將鞏固和提高我國三代核電技術的比較優勢,更加有效推動我國“華龍一號”走向國際市場。
已形成每年8~10臺套主設備國產化制造產能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截至2020年6月底,我國大陸在運核電機組已達47臺,分布在浙江、福建、廣東等8個省18個核電廠中,總裝機容量達到4870萬千瓦,位居世界第三。在建14臺,總裝機容量1550萬千瓦,位居世界第一。已核準待開工核電機組2臺,裝機容量241萬千瓦。今年9月份,海南、浙江兩核電項目4臺機組核準,田灣核電站5號機組建成投運。2019年我國核電發電量占全國發電量的4.88%,低于世界10%的平均占比水平。
目前,我國已建成了秦山、大亞灣等13個核電基地,自我國第一座核電站發電以來,47臺機組累計運行383堆年,沒有發生2級以上核事故,核電安全總體水平位居國際先進行列。具備了核電自主創新和自主設計能力,實現了核電技術由“二代”向“三代”的跨越,實現了與世界同行并跑,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技術“華龍一號”及國家重大專項“國和一號”;形成了每年8~10臺套核電主設備的國產化制造產能;具有同時建造30多臺核電機組的工程施工能力。建立了較為完整、自主的核燃料循環產業鏈,核燃料生產與供應能力滿足核電發展的需要。已完成初可研階段的核電廠址總規劃容量約4億千瓦左右。總體看,我國核電發展取得了巨大成績。
核電經濟性面臨更高要求
9月22日,中國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為我國核電發展提供了更好的政策環境,意味著我國未來能源發展必須加快向清潔低碳轉型,核電在我國能源體系中的地位將更加突出。
這主要基于核電具有以下優勢:一是環保方面,核電不產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氣體,不排放二氧化碳,放射性氣體液體均控制在國家標準允許水平以下,具有可再生能源的清潔低碳屬性。二是核電具有運行穩定、可靠、換料周期長等特點,適于承擔電網的基本負荷及必要的負荷跟蹤,是目前唯一可大規模替代化石能源的基荷并具備一定負荷跟蹤能力的電源。三是天然鈾能量密度大,易于儲存,具有準國內資源屬性,有助于提高我國的能源安全保障水平。四是核能還可在清潔供暖、海洋開發、空間探索、海島及特殊偏遠地區供電、海水淡化及工業供汽等諸多綜合應用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當然,我國核能產業還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自主創新能力有待提升、法規標準有待完善、產業發展不穩定、公眾溝通有待加強等問題。
需特別強調的是,核電面臨的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一方面,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成本正持續降低,而近10年來,由于產業升級、安全性要求提高等諸多因素,我國新建三代核電機組的發電成本卻升高了。另一方面,核電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的電量占比正在提高,交易電價有不同程度降低,而且核電機組參與調峰,存在導致機組運行可靠性降低的風險,還會造成核燃料的浪費,增加放射性廢物的產生和處理量。2019年,全國核電累計上網電量3263.24億千瓦時,其中市場交易電量1076億千瓦時,上網電量市場化比例約33%,較2018年提高約8個百分點。這對核電經濟性提出更高要求。
正積極推動我國自主核電技術出海
近年來,我國核電“走出去”東風勁吹,目前取得諸多積極進展,但除出口到巴基斯坦的6個核電機組,目前我國還沒有出口核電機組到其他國家。
接下來,我國將積極推動自主核電技術出海。中核集團穩步推進巴基斯坦C-5項目、阿根廷壓水堆核電項目、約旦高溫氣冷堆項目合作。中國廣核集團穩步推進“華龍一號”海外認證:在英國的通用設計審查(GDA)認證工作第三階段進展順利,即將開展第四階段工作;歐洲用戶要求認證(EUR)第三階段主要工作基本完成,多國技術認證(MDEP)啟動相關工作。國家電投集團與意大利安薩爾多能源集團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推動第三方核電市場開發、研發設計及工程建設領域務實合作。華能集團以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為依托,向泰國、阿爾及利亞等國展示技術特點和優勢。此外,我國核電企業在哈薩克斯坦、阿聯酋、孟加拉國、斯洛文尼亞、泰國等國的核電項目前期工作取得新進展,技術推介、人員培訓等領域交流持續擴大。
“十四五”推動三代核電在市場競爭中形成比較優勢
2020年2月底,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向國家發展改革委呈報了《關于統籌推進新時代核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有關建議》的報告。報告顯示,“十四五”核電發展總體目標是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邁進取得重要進展。
核電裝機目標和經濟性指標上,到2025年,核電在運規模達到7000萬千瓦以上,約占全國總裝機容量的3%,比目前提高0.5個百分點左右;核電發電量約占全國發電量的6%,提高1個百分點左右;在建規模接近4000萬千瓦。批量化建設的三代核電每千瓦建成價15000元左右,核電上網標桿電價在0.40元/千瓦時左右,具有市場競爭的比較優勢。
先進核能科技創新上,20萬千瓦高溫堆、60萬千瓦快堆示范工程相繼建成并實現滿功率運行,開展商業化推廣工程深度優化設計工作;掌握小型模塊化核能供熱堆、海上浮動堆等關鍵技術和工程化設計技術,建設相關示范工程。
核電裝備制造上,攻克核電領域“卡脖子”技術,全面實現核電關鍵設備的自主研發、設計和制造;核電成套裝備供應具有全球競爭力。
法律法規與標準體系完善上,原子能法、核損害賠償法、核電管理條例、乏燃料管理條例等一批法律法規發布,基本形成我國三代核電技術的標準體系。
為此,報告建議:一是推進先進核電安全高效可持續發展。穩定建設節奏,優化布局,加強廠址開發與保護,開展核能多用途推廣應用。二是促進核能全產業鏈關鍵技術及裝備創新發展。三是建立穩定的天然鈾供應保障體系。四是優化核燃料加工產業布局、完善產業政策。五是推進核燃料循環后段產業體系建設與能力布局。六是加強核安全保障、管理與監管。七是完善核能法律法規體系,為核電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與發展環境。大力提升核電經濟性。
在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秘書長張廷克看來,從核電企業自身來講,唯有增強市場主體意識,降低工程造價、降低運行維護成本,提升核電項目經濟性與市場競爭力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從政策層面,要充分考慮核電機組不宜頻繁、深度、長期參與負荷調節的特點,讓核電適度有序參與電力市場競爭。明確核電按基本負荷方式運行,保障核電帶基荷滿發,7000小時以上的電量可參與電力市場競爭,執行市場化電價。同時,結合我國電力體制改革進程,進一步完善核電定價機制。
原文首發于《電力決策與輿情參考》2020年9月25日第38、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