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1年要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其中特別強調,要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大力發展新能源,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
推動二氧化碳減排,能源結構調整優化勢在必行。兩會期間,中國電力報記者采訪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核電(上海核工院)總經理王明彈,他表示,低碳能源聯動開發是加快國內能源結構轉型、支撐社會經濟發展的未來選擇,應充分釋放核電核能已經形成的產業能力。
中國電力報:您今年的提案關注點有哪些?
王明彈:主要關注兩個方面,一是關注核能以怎樣的發展模式融入國家能源結構調整,探索建立不同特點的供能系統以滿足不同需求,推進“3060”目標早日實現。二是關注如何利用碳排放權交易機制,調動地區積極性,因地制宜發展核能。
為滿足國內社會發展需求,2030年非化石能源發電將提供全部發電量的50%,低碳能源聯動開發是加快國內能源結構轉型、支撐社會經濟發展的未來選擇。核能是調整能源結構的理想選擇,其低碳屬性已經得到國際和國內權威機構的認可。核電全生命周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僅為煤電的1%,與水電、風電基本相當,明顯低于太陽能發電。核電能量密度高、單機組容量大,是快速改變能源結構、保障供給安全的良好途徑。
三代非能動核電AP1000四臺機組都已完成一個換料周期(18個月)運行,其安全性和穩定性已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國家能源局組織的評審。
同時,核電重大專項投入已經帶動中國核電產業從二代跨越至三代。目前,我國已經成功研發大型先進壓水堆“國和一號”(CAP1400),實現自主研發、自主設計、設備自主供貨。同時建立起來的產業能力,也推動了供熱堆、多用途小堆等的研發,總體上形成“大小并舉、海陸并進”的產品供應體系,可滿足全中國海上、陸上等不同地區、不同功率等級、不同用途的能源供應。
中國電力報:您認為應當如何充分利用和釋放核電核能已經形成的產業能力?
王明彈: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建議相關部門通過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在全國范圍內全面規劃核電核能發展,充分利用和釋放核電核能已經形成的產業能力,構建核能與新能源協同的電源結構。
大型反應堆可以用作東南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基礎負荷,滿足這些地區穩定增長的能源需求,可通過推動“國和一號”(CAP1400)及CAP系列批量化建設來實現。小型反應堆可以滿足海洋、陸地等供電、供淡水、船用動力、熱電聯供、綜合能源一體化方案等,滿足人口密度相對較低的地區或有機動性需求的能源需求。
例如,可在北方地區推廣供熱堆批量化建設,滿足北方地區冬季供暖和工業用汽,同時緩解大氣污染問題;可在西北地區推廣小堆與新能源協同模式,給當地提供低碳能源供應,同時保障新能源外送、解決大規模新能源消納問題。
另一方面,我建議相關部門將核電對碳減排貢獻納入CCER機制、碳交易市場,進一步體現低碳能源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我國具備大規模發展核能的條件,在核安全監管、技術路線、運行管理、核安全文化建設等方面都有較好保障,新能源與核能互補發展可以更加有效支撐“3060”目標實現。
將核電碳減排貢獻納入市場機制,可以更加有效發揮市場對于資源配置和能源轉型的作用,有利于調動各地方政府和高耗能企業的積極性,因地制宜建設或使用核能發電,實現區域性、產業性的碳達峰碳中和。
中國電力報:國家核電(上海核工院)將采取哪些舉措,加快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成勢見效?
王明彈:今年初,國家電投清潔能源總裝機突破1億千瓦,這是國家電投清潔轉型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十三五”期間,國家電投清潔能源裝機占比從40%增長到56%,在同類能源央企中始終處于領先地位。同時,國家電投也是第一家宣布“碳達峰”的中國企業,設定了將于“2023年實現國內碳達峰”的發展目標。
核能將在我國清潔低碳能源體系中占據更重要位置,將在電力市場中進一步拓展市場空間。按照“十四五”期間裝機容量的預測,以及“3060”目標下國家和各個區域的碳減排政策演變趨勢,國家核電(上海核工院)主要思路與做法是“保機組、促開工、強拓展、助交易”。即保障在運核電機組安全穩定運行,技術上支撐“國和一號”示范工程按期建設,保障后續核電核能項目取得重大突破;抓住“3060”目標下能源結構調整的契機,“十四五”期間重點推進廣西白龍、廣東廉江、海陽3-6號在“十四五”之初核準,力爭浙江海島、三門二期、陸豐一期等核電項目在“十四五”中期核準;積極推進核能供熱的示范應用,突破核能制淡、制氫核心技術。同時,多渠道合作推動核電參與碳排放權交易,進一步發揮核電作為清潔低碳能源的作用,并且極大提升其經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