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官網報道,中國已在西北戈壁啟動其首個高放廢物地質處置地下實驗室的建設工作。過去 30 多年來,IAEA 為中國在該領域研究提供了持續的支持。科研人員將利用該地下實驗室系統獲取場址深部地質、水文、地球化學和工程地質特征,開展場址適宜性評價,研發處置工程技術體系。中國自1985 年以來一直致力于為高放廢物處置庫選定合適的場址,從1999 年開始,IAEA 為該項工作提供技術合作項目的支持。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下稱地研院)副院長陳亮說:“高放廢物安全處置對于中國核工業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中國的高放廢物處置研發戰略包括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實驗室研究開發和處置庫選址階段,于 2020 年完成。第二階段是在地下實驗室建設開始后,于 2021 年至 2040 年開展地下試驗研究。第三階段是原型處置庫驗證與處置庫建設階段,即在研究證明該場址適宜性前提下,于 2041 年至 2050 年開展處置設施建設工作。
高放廢物可以保持數千到數十萬年的放射性。對于其安全可靠的長期管理,國際公認的解決方案是在地下數百米的設施中進行地質處置,比如芬蘭的地質處置設施已經進入建設階段。
今年 2 月 25 日至 4 月 9 日,IAEA 通過技術合作項目為中方提供了為期六周的線上專家服務,共舉行了 14 次在線互動會議,35位中國專家和 11 位國際專家參加。專家們審查和評估了地下實驗室的建設計劃,就地下實驗室建造、研發計劃方案實施等提出了相關的技術指導和建議。
IAEA 廢物處置組組長斯特凡表示:“地下實驗室的建設對于推進地質處置設施方面的科學研究和工程建設具有積極意義,對各國未來能源可持續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盡管受到新冠疫情的限制,我們還是精心組織安排了一次有創新的線上專家服務活動, 為中國建造該地下實驗室提供專業協助。”IAEA 計劃管理官員薩拉說:“在地下實驗室開建之前,核地研院請 IAEA 為其開展場址評價、工程技術研發等科研工作提供支持,通過創新的方式組織專家服務活動。我們召集了一支由資深國際專家組成的團隊,他們就中國同行提出的一系列議題進行了充分討論。”參與專家服務的瑞士專家皮耶特說:“我們深入討論了不同議題之間的相互關系,包括處置庫的設計、放射性廢物管理、當前場址特性相應要求等等。”陳亮副院長表示:“這次線上專家服務活動非常及時,因為地下實驗室將于今年夏天開工,它為這項工作提供了關鍵的支持, 為中國核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