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鹽是中國核電發展的起航地。30年前,我國大陸首座核電站在這里并網發電。30年后,在建黨百年之際,秦山核電再創榮光。12月3日,由中核集團秦山核電供熱的我國南方首個核能供熱示范工程(一期)正式投運,供暖面積達46萬平方米,惠及近4000戶居民。到“十四五”末項目全部建成,能夠滿足海鹽約400萬平方米供暖需求。
這是中核集團攜手各方立足“三新一高”、胸懷“國之大者”,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與地方百姓共享發展成果的具體舉措,為優化調整我國能源結構,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做出的示范。
國家能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余兵,核電司副司長秦志軍,中國核電發展中心副主任修炳林,中核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劉敬以及浙江省發改委、能源局、嘉興市、海鹽縣,中國核學會等負責人出席活動。
“核能供熱是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余兵指出,中核集團要認真學習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以秦山為藍本,系統總結我國核電發展歷史經驗;要認真貫徹落實“雙碳”要求,傳承優良傳統,勇于擔當,接續奮斗,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要打造好標桿項目,總結經驗,共推核能供熱良性發展;要利用好該工程,辦好“暖核”科普活動,做好公眾溝通,為核能供熱營造良好環境。
劉敬指出,推廣核能供熱,是中核集團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舉措。中核集團將認真貫徹落實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守好生命線,堅持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全方位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在全面助力能源強國建設中積極發揮“頂梁柱”作用。
會上,中國核電發展中心發布“暖核”科普計劃和“暖核寶寶”主題IP形象,浙江省能源局向海鹽縣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核能綜合利用示范城市”稱號,向浙江零碳熱力有限責任公司授予“浙江省核能供熱示范單位”稱號。
中核集團戰略規劃部、科技質量與信息化部、經營管理部、產業開發與國際合作部、黨群工作部以及秦山核電等有關負責人參會。
企地共融,惠及民生,秦山核電不斷滿足海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終走在核電新能源綜合利用前列,繼續續寫新的“國之光榮”。
核能供熱就是將核電廠產生的部分熱量傳遞給熱力公司,再經過供熱管網送至終端用戶的過程。這個過程是由五個回路完成的,首先一回路核反應產生的熱量通過蒸汽發生器將二回路的水加熱產生高溫高壓蒸汽,通過抽取部分蒸汽加熱核電廠內換熱站的水,加熱后的水經過三回路管網,傳送至換熱站,繼續依次加熱四、五回路供熱網絡內的水,從而實現將核電廠產生的熱量,送入千家萬戶家中進行供暖的目的。
目前,全世界400余臺在運核反應堆中有超過1/10的機組已實現熱電聯供,且已累計安全運行約1000堆/年,核能供熱技術路線成熟,在世界范圍內已得到廣泛應用。
南方的冬天是魔法加持的濕冷,溫度看上去不低,但其實這種濕冷才讓人頭皮發麻、冷的徹骨。南方人對冬季供暖有著更多的期待和要求。
秦山核電積極聯合海鹽縣政府,大力推動重要民生保障項目——浙江海鹽核能供熱示范工程落實落地,幫助海鹽縣逐步實現公建設施、居民小區及工業園區的大規模核能供熱,為百姓造福,為地方謀發展,推動企業和地方的共融共贏,塑造海鹽縣“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治理、高品質生活”的新形象。
浙江海鹽核能供熱示范工程利用秦山核電基地機組冬季剩余熱功率,在不影響機組原有發電量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向海鹽縣公建設施、居民小區及工業園區提供大規模安全、零碳、經濟的核能供暖,真正實現了當地居民、地方政府、核電企業及生態環保的多方共贏。
經測算,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年供熱量將達到70.4萬吉焦,滿足400萬平方米供熱需求。相對于南方地區電取暖方式,每年可節約電能消耗1.96億度;相對于燃煤火電機組每年可減少燃用標煤約2.46萬噸,相應地每年減排二氧化硫1817噸、氮氧化物908噸、二氧化碳5.9萬噸,對海鹽當地生態環境保護和節能降耗有著重要意義。
據秦山核電黨委書記、董事長黃潛介紹,建設過程中,秦山核電積極貫徹中核集團創新發展要求,通過自主設計,制定集合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全球首座全模塊化核能供熱首站建造方案,現場安裝僅耗時40小時;通過數字化模擬,改進施工方法,成功破解南方地區熱力管道敷設難題;采用國內最先進的智慧熱網設計理念,搭建智慧熱網管理平臺,實現智能調度、智能巡檢、智能維護等功能。在多方通力協作,技術方法不斷創新下,僅用不到4個月時間就完成工程主體安裝施工,充分體現秦山速度、海鹽速度,為南方大規模集中供熱項目建設發揮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核能供熱整個過程,只有熱量交換,沒有介質交換。用戶接觸到的是,通過層層隔離過的充分安全的水,并通過三回路與二回路的壓差設計、增加輻射監測裝置等措施,實現多重屏障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