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謙遜而嚴謹的學者,在他身上,展現出了作為科學家與管理者的雙重才華。從項目帶頭人到院士,變化的是工作角色,不變的是為核工業發展獻出所有的執著信念,他就是主持研制出了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先進專用設備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念念。
行勝于言,取得歷史突破
20世紀70年代中期,陳念念參與了某國產核心元件的參數測試工作。這種元件用量很大,而且對其參數、性能要求極高,因此,在試制成功后,必須經過嚴格的測試、鑒定,才能投入批量生產。
當時的測試手段雖然很多,但沒有一項結果能全面反映元件在實際工作時的狀況。要達到目的,只能把相當批量的元件送到工廠去實地測試,但這樣做,投入的費用高、周期長,有可能影響生產。陳念念根據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提出了模擬測試裝置的設想。他首先從理論上論證了該裝置模擬工廠實際運行環境的可能性,并充分利用標準設備,以很少的費用設計建成了這個裝置。經過調試和測量比對,證明這個裝置測出的結果和工廠的測試結果一致。由于該裝置測試所需樣品數遠遠低于工廠測試所需數量,因而每次試制出更新換代元件時,測試鑒定費用都能節省幾十萬到上百萬元。這個項目后來獲得了國防科工委科技成果二等獎。
自主創新,鑄就大國重器
20世紀80年代,陳念念開始從事一種當時國際上最先進的特種專用工藝方法研究和配套專用設備的研制,并于1984年擔任研究室主任。在這段時間里,他主持建成了用于這種工藝研究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并主持了多次大型工藝試驗,為相關工廠的建成投產提供了重要依據。由于成績顯著和工作需要,他走上了基層科研領導崗位,一步一個腳印,精心做好科研組織管理工作。
雖然陳念念從科研一線轉到了科研管理崗位,但他工作有一個特點,即不管在哪個位置,都注重深入科研第一線,直接參與有關科研工作,掌握第一手資料。因此,他經常能在工程科研的關鍵階段作出正確決策或提出思路。
由于核工業發展的需要,國家急需研制一種先進的專用設備。由于他的能力和在研制技術路線確定上所起的關鍵作用,主持研制的任務自然交給了他。作為技術總負責人,陳念念根據研制目標主持制訂了周密的研制計劃,提出關鍵技術提前安排研究,盡量吸取國內外成熟的技術,將工程化、工業化應用作為最終目標貫穿研制過程始終,經過核理化院和協作單位科研人員十年的共同努力,終于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使各項技術指標完全達到設計要求,實現了技術上的重大突破,填補了多項中國國內空白,它的研制成功使中國核工業專用設備的研制實現了新的跨越,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也標志著中國擁有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用設備,不僅增強了核工業的綜合實力,也增強了國防力量和綜合國力。
誨人不倦,匠心筑基揚帆
無論獲得什么榮譽和頭銜,他最看重的還是科研帶頭人這一身份。他始終帶著為國家鈾濃縮領域培養杰出創新人才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去帶領團隊。他經常說:“做科研工作,首先要堅定信心。如果相信方向對,就堅持做下去,這是前提。做成與否,無非就是時間問題。”
在專用設備研制最繁忙的時刻,他都沒有忘記幫助項目團隊的同志們修改論文,親自設計創新活動規則,考察評議年輕科研人員,聯絡專家對科研人員進行指導。他提倡多做試驗,對青年科研人員他都是這樣嚴格要求的。核理化院的后輩們說,在陳念念院士的影響下,注重試驗的傳統如今已成為了他們的一種科研文化。
“剛來單位的時候,我經常去車間看實驗員做試驗,給工人師傅們遞扳手?!敝泻思瘓F黨群工作部原主任羅長森是陳念念的老下屬和老同事。
陳念念院士了解大家工作進展的方式很特別,他常常抽空去大家的辦公室“串門”,在聊天中問大家有沒有遇到什么問題。而且他都能記下來,有哪些是我們經過摔打磨練就能鍛煉出來的,哪些是需要他來協調指導的。熟悉陳念念的年輕后輩,喜歡叫他“念念院士”。
在他的言傳身教和苦心栽培下,他的學生和團隊中涌現出了一大批科技領軍人才,他甘為人梯、獎掖后輩的育人精神,成為培養科技創新后備人才的寶貴財富。
陳念念院士長期從事核工業相關專用工藝和配套專用設備的試驗研究,幾十年來行事低調、默默無聞、無怨無悔。面對榮譽,他只是從心底由衷感激:“國家給我的榮譽太多了!其實我沒有多大的本事,只不過一是碰上了其他人沒有碰上的機遇,二是大家鼎力支持,如此而已?!?br/>
2021年12月21日,陳念念院士溘然長逝,享年81歲。
“一生為核、奉獻報國!”
——他兌現了對祖國、對核事業的諾言,以畢生心血鑄就了“國之重器”。
陳念念院士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