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黨和國家領導人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分別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委員并參加分組討論,同大家共商國是。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參加了經濟界委員聯組會。作為長期工作在核能產業的委員,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核學會理事長王壽君作發言匯報。
發展核能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王壽君
我圍繞發展核能助力實現“雙碳”目標,談談自己的認識和建議。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一節指出,要“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有序減量替代......”。
國際上,核能在實現減碳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依靠核能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保證能源安全,是世界主要核電大國的重要選項。在我國,發展核能填補化石能源退場產生的空位,是能源體系低碳轉型可行之路。優勢體現在:
一是核電能夠同時保障能源供應和電力系統安全穩定。目前,煤電仍然是電力系統的穩定器,未來規模化退出后,單純以風電、光伏為主的電力系統在電力供應和系統安全方面面臨較大挑戰。核電能量密度高、無間歇性、受自然條件約束少,具有穩定供應能力,是唯一可大規模替代化石能源的零碳基荷電源,可以填補部分煤電壓減后的電源空缺。尤其是,對于大規模發展新能源基地的內陸地區,以核電為基荷電源,與風能、光伏等新能源互補發展,為電網提供堅強的電源保障和電壓支撐,同時提升新能源電力輸送能力。
二是核電具有安全性和經濟競爭力。當前,我國在建的核電均為三代及以上技術,以華龍一號為例,采用了“能動與非能動相結合”的安全設計理念,即便一旦發生事故,72小時內無需來自廠外的支援即能應對事故,能夠做到對外零排放。由于受電煤供應緊張、煤價上升、電力消費需求較快增長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煤電出力不足,煤電企業經濟效益下滑。如果電煤價格超過700元/噸,核電的經濟性會進一步凸顯。
三是核能供熱有助于優化能源結構。目前,核能供熱有三種方式。一是核熱電聯供技術,山東海陽核電站和浙江秦山核電站均已通過核熱電聯供技術為居民供熱,減碳效果明顯。二是核供熱堆技術,例如“燕龍”泳池式供熱堆,安全經濟、綠色零碳,適宜貼近城市建設為居民供暖。三是高溫氣冷堆技術,其二回路可以提供570℃高品質的工業蒸汽,與高耗能產業耦合,代替化石能源供熱供汽,有助于滿足多樣化用能需求。
當前,國家已明確提出了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的方針。但是核電開發還僅限于沿海廠址,核電對“雙碳”目標實現的貢獻力度還未完全體現。一是,沿海廠址資源有限,沿海地區人口密集度高,搬遷工作壓力大,導致廠址成本過高;而中西部地區,潛在可選廠址多,在遠離人口稠密區建設核電機組,對周邊區域規劃制約少。二是,隨著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深化實施以及內陸地區降碳壓力加大,非化石能源缺口將進一步增大,我國現有核電布局將無法滿足“雙碳”目標的需求。
基于此,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優先在高比例發展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地區,結合跨區域電網通道規劃,啟動建設核電項目,提升電網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消納能力。
二是對于低溫供熱堆、高溫氣冷堆、多功能模塊化小堆等項目,完善法規標準體系,簡化項目審批流程,出臺配套扶持政策,加快項目落地。
三是將每年9月27日設為國家“核科學日”。1958年9月27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一堆一器”的建成,標志著我國跨進了原子能時代。將9月27日設為國家“核科學日”,可以更好地加強核科普工作,讓公眾了解核、認識核、接受核,進一步推動我國核事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