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步入新時代的核工業發展重新挑起重大使命責任,核工業人重整旗鼓,踏上了再創業的新征程,我們要搶抓機遇、迎接挑戰,鑄就核工業發展新的輝煌。”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紅華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朱紀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圍繞產業發展與精神傳承,今年全國兩會,朱紀提出了關于將“三線精神”與“四個一切”的核工業精神列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建議等多項提案。
堅持紅色傳承
掌握精神密碼
經過百年不懈奮斗,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中相繼形成了一系列革命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教育引導全黨大力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始終保持革命者的大無畏奮斗精神,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
“事業從哪里開始,精神就從哪里產生。三線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實施的國家發展戰略。而我國核工業發展因黨而生、跟黨創業、向黨而興。二者都具有鮮明的紅色基因,都與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一脈相承。”被問及為何會提交兩個跟精神相關的提案,朱紀這樣解釋道。
“三線精神”是指在三線建設的偉大實踐中長期孕育的一種行為規范、價值標準和共同信念,并在此基礎上凝聚出的“艱苦創業、勇于創新、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精神。三線建設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后期, 在國際形勢動蕩、內憂外患的特定歷史條件下,開展的一場以工業交通和國防科技為基礎的大規模基礎建設活動,為確保國家安全、改善東西部經濟發展不平衡,以及維護我國的國際地位做出了巨大貢獻。
“四個一切”的核工業精神,則是在在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歷程中,中國核工業經過兩次艱苦創業,成功研制了原子彈、氫彈、核潛艇,改寫了中國大陸沒有核電的歷史,建立了完整的核科技工業體系,發展了核電、核燃料、核技術應用三大產業,為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的過程中形成的“事業高于一切,責任重于一切,嚴細融入一切,進取成就一切”的精神。
“兩種精神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支撐、相輔相成的,具有一定的共性”朱紀說。
朱紀認為,“三線建設”精神與“四個一切”的核工業精神形成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是在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形成的優秀精神。20世紀60年代,中央決定將核工業轉入西南“三線”地區。“三線建設”時期的核工業建設加快和促進了我國核工業技術的發展和升級。“三線”時期的核工業為完善我國西部工業布局、提升綜合國力和科技水平、培養高素質人才隊伍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深入挖掘“三線精神”和“四個一切”的核工業精神,并在新時代弘揚傳承這種精神,能激活廣大人民群眾集體記憶、增強國家身份認同和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因此,朱紀建議將“三線精神”和“四個一切”的核工業精神列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發揚優良傳統,并賦予其新的時代意義。
突破技術壁壘
解決“卡脖子”瓶頸
“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發展戰略支撐,為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我們要主動擔負起‘努力實現關鍵技術重大突破,把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歷史使命。”談及科技創新,朱紀對科技自立自強尤為重視。
朱紀表示,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為進一步增強科研實力,其所在領域后續將從體制、平臺、人才、技術等多方面入手,多管齊下,齊頭并進。進一步健全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加強科技人才培養和創新團隊建設,不斷加大重點領域科技創新投入力度,加快科技創新平臺保障條件建設,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激發科技創新活力。特別是科研投入一項,將有的放矢,將經費用以重點解決以下三方面問題:一是實現現有生產保障能力的提檔升級;二是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三是打破國外部分技術壟斷。
“我們要充分發揮自身技術優勢、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積極推進產業化,通過實行一系列強有力的舉措,爭取突破國外技術壁壘,解決國家“卡脖子”的需求瓶頸。”朱紀說。
“我大學畢業以后直接分配到中核蘭鈾工作,從基層的一名普通技術員干起,一步一個腳印,逐步成長為企業管理者。我親身經歷了核工業發展低谷時期,經歷了極其艱難的生存考驗,但我們核工業人忠貞不渝地守護著這份神圣光榮的事業。”回顧從業經歷,朱紀十分感慨。而面對新時代的核工業迎來了繼“兩彈一艇”以來又一重要發展戰略機遇期,朱紀更顯得躊躇滿志,他立志要充分發揮多年工作積累下來的經驗、技術優勢,順勢而為,聚焦科技創新,做一名優秀的“強核報國 創新奉獻”的新時代核工業精神的踐行者、傳播者、倡導者,為新時代核工業發展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