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磊哥是個大寶藏,只要你肯深挖,定能從他身上收獲一大筆財富。”在中廣核核電運營有限公司核島轉動主設備部,流傳著這么一句話。但倘若你想從“磊哥”身上找到“腰纏萬貫”的痕跡,那可能不得不失望而歸了。
“磊哥”大名李慶磊,大學畢業后便進入中廣核,入職12年,他囊括了不少頭銜——高級技師、科技進步獎獲得者、青年標兵、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班組推進者……而在前不久結束的全國核能系統核電廠水泵檢修職業技能競賽中,他又以優異的成績榮獲個人一等獎。一連串的榮譽,離不開他多年如一日,扎根現場,心懷一線的精耕細作,而這也正是磊哥的寶藏所在。
“絕對不行!”
磊哥的寶藏,并非一日之功。
寧德核電2號機組第一次大修(N201大修),李慶磊作為核島泵總項目負責人負責項目整體運作和組織管理。在此之前,他經歷過大亞灣核電廠多輪次大修,積攢了比較豐富的核島泵檢修經驗,因此盡管這是他第一次走出大亞灣參加大修,他仍信心滿滿。
大修正式開始,李慶磊帶領一組人員對某臺泵開展檢修工作。水力部件碰磨方向處理完成、軸承打滑位置確認、導葉水平度合格、軸承安裝過程順利……“雖然首修任務多,但我們都是有經驗的人,肯定能啃下挑戰。”看著檢修工作有序地進行著,李慶磊在心中暗暗給自己鼓勁。
“磊哥,你過來看看這個軸承間隙。”李慶磊聞聲而至,原來在回裝一對圓錐滾子軸承時,作業人員發現軸承內圈之間的間隙使用0.03毫米的塞尺無法通過,使用0.02毫米的塞尺則可以通過。當時,對軸承內圈間隙并沒有明確標準要求,而根據歷史經驗反饋,當下的測量數據正好踩線關于軸承內圈間隙的處理結果。經過討論,大家判斷這一做法沒有問題,并進行了回裝。
下班路上,關于間隙的討論無意間被技術組長聽見,當得知設備已經回裝后,只見技術組長斬釘截鐵地說:“明天拆掉,處理這個間隙,否則不能回裝。”李慶磊甚是不解,不到0.01毫米的差距,約等于五分之一根頭發絲的粗細,難道不行嗎?何況也不存在違反標準,值得“大動干戈”返工嗎?然而他的爭取只換來了技術組長更為堅定的話語:“不是不行,是絕對不行。”
當晚,李慶磊抱著設備結構圖,翻來覆去地看,力圖從各個角度找到關于間隙處理的根據,可惜終無所得。第二天,技術組長看著憔悴的李慶磊,拿過圖紙,指著緊固螺母的位置,說到:“你看看這里,再仔細想想?”
李慶磊盯著圖紙,不一會兒,恍然大悟,連忙拿起紙筆進行測算。最終,李慶磊帶領團隊對已回裝好的泵體重新解體,處理間隙問題,并在后續工作中,與技術組一道,對軸承內圈間隙標準進行了明確。
這一課,讓李慶磊對核電“不帶疑問操作”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讓他明白了,身為一名設備檢修人,對待模糊地帶,理應要堅決地說“絕對不行”。自此之后,李慶磊愈發關注檢修過程的細節,對每一步操作都想清楚原理何在,而這也為他在后續大修工作中多次創優、屢屢解決技術難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你們這些干核電的,我服了!”
2020年初,新冠疫情肆虐,給各行各業的生產工作帶來的極大的沖擊,核電亦不例外——某公司實驗回路重要主泵發生故障,無法繼續開展實驗,而實驗的停滯將對其重要數據的驗收產生重大影響。
接到求助任務后,李慶磊以項目負責人的身份第一時間趕到廠區了解情況。原來該型號泵共有兩臺,第一臺此前已經出現過故障,但外方廠家的處理非但沒有使情況好轉,反而造成了部件損壞,無法繼續維修,設備徹底趴窩,而此時第二臺泵也不合時宜地出現了故障。
此時受疫情影響,哪怕還想請外方廠家來也是不可能的了。結合現場故障情況及初步解體設備后的部件狀況,李慶磊跟團隊提出了在國內尋找相關廠家配合維修,我方全程負責技術和評估工作的方案,經過業主方同意后,李慶磊跟隨著設備,輾轉一千多公里,來到了國內廠家。
然而,隨著維修工作的開展,李慶磊發現事情并不簡單:部件存在卡澀、屏蔽罩有損壞跡象、定位銷查找困難、動平衡和軸向力試驗結果不達標、電機繞組匝間絕緣低、定子布線和涂膠工藝的實施難度大……一系列的技術難題接踵而至;與此同時,外方廠家完全是高高掛起的態度,我們發出的技術澄清郵件都如石沉大海,杳無音信;更要命的是,在疫情的背景下,原本工作作風便與核電行業有所不同的國內廠家,很難與我們達成技術意見上的一致,對我們提出的很多安全與質量方面的控制標準與決策方案都漠然置之,維修工作一度難以進行。
故障泵是用于測量實驗回路數據的,數據的準確與否事關核安全,而核安全豈容半點偏差?為了消弭廠家疑慮,盡快推動工作合規、有序開展。李慶磊一方面著力查找資料、編寫技術方案,另一方面積極協調各方資源,拉動廠家、公司與業內專家一同進行研討,最終成功說服廠家按照我方的技術意見開展兩臺泵的維修工作。
最終,實驗主泵維修工作順利完成,保證了實驗的繼續進行。而在維修過程中,李慶磊跟團隊還創新性地選擇新膠型完成注膠工作,突破國外技術封鎖,同時還掌握了軸向力測試和調整方法、定子充氮氣保養工藝流程、制作加熱面板解決泵殼卡澀等能力,為后續自主開展相關檢修及缺陷分析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和技術積累。
在李慶磊離開廠家前,廠家人員看著在維修過程中編寫的眾多質量計劃、缺陷處理單、技術決策單,聯想到團隊對待缺陷的處理態度,不由得說了一句:“你們這些干核電的,要求是不少,但干得也真是好,我服了!”
對安全嚴防死守,對技術刨根問底,對工藝磨砥刻厲,這正是李慶磊在檢修路上的的真實寫照。
“這是我兄弟!”
生于1988年的李慶磊年紀算不上大,加上標志性的爽朗笑聲,總給人一種親和力爆棚的感覺。師父、班組長、項目隊隊長,李慶磊的身份一直在變,但不變除了笑聲之外,還有他那顆團結奮進、主動擔當的心。
李慶磊的徒弟趙曉彬對此深有感觸。每逢他有事請教時,無論問題難易,李慶磊都是有問必答,而且姿態總會放得很低,不僅細細講解,還會在最后關切地問上一句:“你明白了嗎?”再配合眼神與他交流一番,確保他成功消化吸收。而在平日里,李慶磊也不會以師父自居,“每次我跟師父一起走,碰見別人問起我是不是他新收的徒弟時,師父都會干脆利落地回答‘這是我兄弟!’,任何人聽到這樣的回答都會有股暖流涌上心頭吧。”趙曉彬動情地說。
李慶磊的這種兄弟觀,不僅存在于師徒二人之間,更表露在大團隊里。
還是N201大修,大修前夕,項目團隊給自己取了一個“寧德特戰隊”的名號,力圖在大修中戰出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豪邁風采。而在這個過程中,作為核島泵總項目負責人的李慶磊也一直身先士卒,帶領著作業班組,身體力行地訴說何為“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挑戰”。
從白天運泵,到晚上核島排氣疏水泵再鑒定工作,然后星夜馳援安注泵現場,天明時分又轉戰化學和容積控制系統電機全檢現場,連續三十多個小時,只要現場的工作還沒結束,只要合作伙伴還沒走,李慶磊就一直堅守在那里。這不僅是鋼鐵意志的呈現,更是兄弟間、戰友間同甘苦、共進退的表現。項目結束后,曾有同事相互打趣道:“你不覺得跟磊哥一起干活很穩么?感覺什么問題都能解決。”或許,在他們眼中,磊哥的存在,就如同一座靠山,不管前面有多坎坷,都不是問題。
如今,“寧德特戰隊”幾個大字還一直掛在辦公室的墻上,而李慶磊也以寧德項目隊副隊長的身份,在每次大修開始前,從過來人的角度,向參修的兄弟們重溫“特戰隊”的意義和使命,并用行動帶領兄弟們一路踐行下去。
天道酬勤,對技術的精進求索與待人接物的良好心態,是李慶磊積攢的“寶藏”,而這些“寶藏”也給他帶來了諸多榮譽。獲得水泵檢修職業技能競賽一等獎,對這位“寶藏青年”來說既是最好的褒獎,也是邁向更高臺階的新起點。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李慶磊定將繼續踐行中廣核“嚴慎細實”的工作作風,帶領團隊為守護機組安全努力奮斗。
(作者單位:中廣核核電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