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以“核能創新助力碳中和未來”為主題的第二十九屆國際核工程大會在北京和深圳兩地共同開幕,會議為期四天。該會素有核工程領域的“奧林匹克”之稱,由中國核學會、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和日本機械工程師學會共同主辦。中核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余劍鋒,中廣核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長利擔任本屆大會總主席。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核學會理事長、大會主席王壽君,中國科協黨組成員、國際合作部部長羅暉,國家原子能機構秘書長鄧戈,國家核安全局副局長湯搏,中核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劉敬,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院長張作義等在北京參加開幕式,國際原子能機構副總干事Mikhail Chudakov通過視頻方式參加開幕式。
期間,劉敬以《積極安全有序推進核電項目開發建設 助力“碳達峰、碳中和”愿景目標實現》為題做大會報告。他指出,中國核電技術水平和綜合實力躋身世界第一方陣,為新時期中國核電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中核集團作為中國核能發展的國家隊和主力軍,將始終在保障能源體系的穩定、安全與高效發展中發揮中堅作用。
他強調,核電建造產業鏈龐大,只有促進工業化與智能化深度融合,才能有效提升建造效率,實現高質量批量化建設。隨著“雙碳”戰略的推進和核能技術的不斷發展,“核電+”將成為一種新的核能利用發展模式。核能在核能制氫、區域供熱、海水淡化等多用途綜合利用領域都將發揮作用。
據了解,國際核工程大會是核工程領域內最重要的全球性學術會議,本次大會圍繞主題設置了11個大會報告,以及16個技術專題、12個論壇、4個研討會,提交論文1800余篇,研討內容涵蓋核電運行與維護、工程與改造、壽期延長等核工程領域各方面,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20多個國家的政府機構、科研院所、知名高校和企業的1200余名專家學者參會。
從大會獲悉,截至2022年6月底,中國在運核電機組54臺,總裝機容量為5578萬千瓦,位列全球第三;在建及核準核電機組23臺,繼續保持世界第一。預計在2022到2025年間,中國將進一步加快擴大裝機規模,保持每年6到8臺核電機組的核準開工節奏,2025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達7000萬千瓦左右。到2035年,中國核電在總發電量中的占比將達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