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銀環精密鋼管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江蘇銀環” )創建于1991年,注冊資本2億元,是由中國寶武、中國廣核、中國華能、毅達資本、宜興地方國資以及銀環集團共同投資組建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專業從事核電、火電、石油化工、航空航天、軍工等領域特種管材的研發和生產,現有員工1000余人。
堅持黨建引領 筑牢企業文化根基
江蘇銀環在成立之初即建立了黨組織,從最初的5名黨員發展壯大為如今130多位黨員的基層黨委。三十多年以來,企業黨組織引領著黨員干部隊伍,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人才興企戰略,堅持自主研發創新成果趕超國外同行。從一個名不經傳的小企業,發展成為能夠在國內國際市場有話語權的國家重大裝備關鍵材料國產化基地,其核心力量與發展秘訣,就是堅持黨建領航定向,筑牢企業文化根基。
在最艱苦的創業時期,公司創始人莊建新提出了“一個中心,兩個強,三個力”的黨建工作宗旨,明確了“把黨建工作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工作指引;確立了“講正氣,說真話,辦實事”的工作理念與企業文化;確定了“立足高端市場,生產高端產品,服務高端用戶”的“三高”戰略。
近年來,銀環黨委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取得新進步新成效,落實股東會、董事會的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各項工作,一方面緊盯市場,密切關注外部環境的變化,加強研判,快速反應,跑贏市場;另一方面緊盯現場,對標找差,向優秀企業學習,推動企業“脫虛向實”,不斷提高企業運行質量。
堅持扎根實業 引領行業改革創新
在莊建新的辦公室里,有一件特殊的禮物——“神舟七號”的衛星模型,這是合作伙伴在“神七”成功飛天之后特別送給銀環公司的謝禮。莊建新出生于20世紀60年代,自幼培養了一身正氣,樹立了遠大的理想與抱負,“有國才有家”是他父親常掛在嘴邊的五字家訓,他鮮少愿意在公開場合提及自己企業的狀況,很多次在會議上發完言,別人甚至連他的企業名字是什么都不知道。但就是這樣一個“低調”的人,卻是江蘇省勞動模范,被國家能源局評為科技創新人物,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其率領的銀環集團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能源科技進步二等獎等諸多國字頭榮譽,取得了十分“高調”的成績。
2007年,莊建新領導的銀環集團主動與寶鋼集團合作,合資成立寶銀特種鋼管有限公司,通過混改引進了新的技術、資金、管理、渠道等優質資源,使企業在轉型升級中重新煥發生機活力;2014年,銀環集團再次與寶鋼集團、中國廣核集團、中國華能集團聯合重組,逐步形成了集“原料冶煉、管材研制、工程應用、項目運營”一體化的能源裝備產業鏈,被業內人士稱為“中國管王”。
“人才是第一生產力”,多年來,莊建新始終堅持人才興企戰略,他認為,既然要引進人才,就要引進最頂尖、最優秀的人才。為此,2012年,他率先在無錫引進了諾貝爾獎得主——理查·羅伯茨,并成立了江蘇省第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工作站”,為更多的諾貝爾獎得主落戶無錫起到了引領示范作用。除此之外,莊建新還聘請了數十位國家先進領域專家擔任企業技術顧問,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力的人才支撐和不竭的創新動力。
“年輕骨干是企業未來核心競爭力”,為保障公司可持續健康發展,莊建新較早提出“依托70后,重用80后,培養90后”的人才梯隊建設理念,以及“5%后備干部、5%優秀、5%末位淘汰”的培養模式,做到“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目前,公司十年以上工齡員工占50%以上,二代員工50余人,擁有全國勞模,省市勞模、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卓越工程師、優秀科技人才、工匠能手等專業團隊近100人,80后、90后中層以上管理干部超60%,實現了員工成長與企業發展的共建共享。
堅持自主研發 孕育企業創新精神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外先進技術大量引進,為了甩掉“洋拐棍”,我國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江蘇銀環正是在這種時代精神召喚下,堅守自主創新精神,敢為人先創造了一項項“從零到一”創新成果。
長期以來,國外企業在石油石化、火電等領域保持著對我國的技術壟斷。1998年,燕山一化廠E11換熱器損壞,急需用日本產精密鋼管2500支,國外公司生產最快需要3個月才能交貨。而對于燕化來說,每停產一天造成的損失達高7000萬元,3個月的損失對于燕山石化的打擊是致命的。江蘇銀環聞訊連夜召集技術人員召開攻關專題會,制定了一個替代進口的工藝方案,并主動上門,承諾可在一月內完成交付。燕化派專家經多輪實地考察,最終選擇了銀環。接受搶修項目任務后,莊建新率領全廠上下連續24小時奮戰在現場,一次次嘗試,一次次攻克技術和工藝上的道道難關,僅僅用了8天半的時間,2500支高精度換熱管如期發貨,為燕山石化挽回了巨額損失。為此燕山石化派領導破例給銀環送來2萬元獎金,并在中國石化報頭版報道了銀環事跡。也正是這背水一戰,國內換熱管有了替代進口產品的機會,江蘇銀環被中石化指定為高端換熱器管供應商,并從此走上了一條“自主創新、替代進口”的國產化之路。
江蘇銀環在科研上每年投入數千萬元,先后建設了“三站三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先進鋼鐵材料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銀環分中心”“江蘇省高性能特種精密鋼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企業技術中心”),并與清華大學、鋼鐵研究總院、北京科技大學、江蘇大學、728院、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原子能院等多家國內知名科研院校建立了產學研合作。
江蘇銀環依靠堅持自主研發與對科研的不斷投入,致力于能源領域關鍵裝備特種管材及制品組件的研發和制造,用原創核心技術成果解決了我國科技重大專項中多個“卡脖子” 問題,先后承擔了四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7個子課題,研發生產了24項替代進口的新產品,取得了26項發明專利,保障了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及國防建設的戰略安全,為民族工業贏得了尊嚴和地位。
創優公司品牌 守護國家寶貴名片
奮斗無止境,追夢腳不停,從2006年開始,江蘇銀環主動對接國家戰略,積極投身核電國產化。“大鍛件、主泵、U型管”一直以來是制約核電發展的三大瓶頸,被國家列為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其中,蒸汽發生器用管材被稱為“鋼管行業皇冠上的明珠”,當時僅有法國、日本和瑞典有能力生產。
2007年,江蘇銀環和寶鋼共同投資建設我國首條大型先進壓水堆蒸汽發生器用690合金U形管產線。2010年11月,以莊建新為首的項目團隊經過幾年的克難攻堅,終于成功研制出中國首套百萬千瓦級蒸汽發生器用690U型管,“中華核電第一管”成功下線,并應用于防城港核電1號機組,一舉打破了國外長達50年的技術封鎖和壟斷,使我國成為第四個有能力制造核電站蒸汽發生器用690 U型管的國家——中國核電終于用上了“中國芯”。
隨后幾年,公司相繼成功交付了國和一號、華龍一號、高溫氣冷堆、快堆項目等核電堆型用管及組件,使我國核電技術實現了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跨越發展,不僅為國家節約了150多億采購成本,更保障了國防建設和核設施的戰略安全,讓“中國制造”屹立于世界之林。
2021年為獻禮建黨百年,中宣部推出紀錄片《鋼鐵脊梁》,詳細介紹了公司研制核電管的艱辛歷程,實現了幾代中國人的核電夢。企業發展只有融入國家發展大戰略,把企業命運與國運緊密相連,企業品牌文化才有根和魂,才能保持領先地位,守護好中國核電這張寶貴的國家名片。
堅持回饋社會 投身慈善公益事業
企業發展的最終目的是服務社會、奉獻社會。懷抱著這樣一種信念,多年來,莊建新熱心支持社會公益事業,經常深入基層幫助人民群眾排憂解難,力所能及地為社會貢獻力量。
江蘇銀環不僅解決了1500余人的就業發展,每年為員工繳納社保公積金2000余萬元,同時捐贈宜興市慈善基金500萬元,市紅十字會捐贈100萬元,每年對困難職工及其子女進行幫扶,捐贈園區困難戶、駐地部隊等近百萬元。莊建新在基層調研時發現,有許多老年人由于子女白天需要工作,自己又行動不便,吃飯經常有一頓沒一頓,這讓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聯合多位愛心企業家,籌建了東郊社區愛心配餐中心,每天為小區的高齡老人免費配送熱騰騰的午餐,讓老人們不再為生活所困,也為子女們解除了后顧之憂,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莊建新熱心教育事業發展,先后為清華大學、南京大學、蘇州大學、江蘇大學、無錫太湖學院、江蘇省宜興中學等設立了助學金和獎學金,幫助一大批家境貧困、品學兼優的學生接受高等教育并順利完成學業。同時,莊建新主動發揮個人及公司在行業的影響力,先后為宜興引進了寶鋼集團、中國廣核集團、中國華能集團、中國國電集團、中國東方電氣集團、國家電力投資集團等一批大型央企,形成了大型央企和國企投資宜興、集聚宜興的示范效應,以實際行動樹立起有責任、敢擔當的企業家形象。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莊建新說:“企業不能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過去的世界領先并不等于今后的世界領先,任何時候都要危機感。”他認為,企業的發展要想走得更遠,必須瞄準市場,突破技術瓶頸,擁有拳頭產品,保持行業領先。因此,江蘇銀環將始終秉承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相結合的發展思路,以“核電強國,科技強軍”為己任,勇當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為我國重大能源裝備和國防建設安全保障作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