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的推動下,我國首個跨地級市核能供熱工程——國家電投“暖核一號”三期核能供熱項目正式投運,海陽核電在給煙臺海陽市供暖的同時,供暖區域到達威海乳山市,實現了零碳熱源的跨區域互通共享,將核能零碳供熱的海陽方案有效復制到乳山,開啟核能“雙城”供熱新紀元。此工程可覆蓋乳山主城區630萬平方米,預計可替代原煤消耗2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2萬噸。本供暖季“暖核一號”供暖面積合計達1250萬平方米,可滿足約40萬人口的冬季清潔取暖需求。
國家電投山東核電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中央“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指示精神,聚焦國家“十四五”規劃“開展山東海陽等核能綜合利用示范”部署,在“暖核一號”兩期工程順利推進實施和四個供暖季安全穩定運行的基礎上,不斷開展核能綜合利用新技術研發和新場景拓展,發揮核能供熱示范工程的引領作用,先行先試,建成世界最大單臺核電機組抽汽供熱項目,投運我國首個跨地級市核能供熱工程,再次刷新單臺核電機組最大居民供暖面積紀錄,實現了核能零碳供熱的創新式跨越式發展,對保障和改善民生、助力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建設、統籌推動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該工程建立了“政府主導、企業作為、統籌規劃、協同推進”的三方跨區域溝通協調機制。在山東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在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的指導下,在煙臺市、威海市黨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山東核電與海陽市、乳山市政府明確接口、分工合作,統一協調設計施工,統一開展調試運行,確保了工程質量和進度。核電企業負責技術研發攻關、廠內供熱機組改造和工程施工,兩地政府分別負責所轄行政區域的征地協調、管網鋪設及熱源分配中心建設。面對跨地級市供熱管網地下鋪設環境復雜、不同行政區域協調難度大等挑戰,三方通力合作,聯合指揮,成功實現了供熱管道在兩地交界處的合龍和各項參數對接,使核能供熱順利到達乳山。“暖核一號”自投運以來,已累計新建核能供熱主管網83公里,一級換熱站11個,完成投資近40億元。
該工程在世界上首次開發并采用再熱調節閥自動控制高壓缸排汽壓力實現核能熱電聯供的新模式,研發出了適用于大規模抽汽供熱的堆機電熱控制、核能熱電聯供安全分析、大溫差遠距離換熱等新技術,研制出了抽汽壓力控制設備、濕蒸汽流量測量裝置、核能熱電聯供模擬機等新設備,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創新有效保障了大規模跨區域核能供熱的順利實現。山東海陽核能綜合利用歷經5年多的科研攻關和工程實踐,已實施科技項目21項,累計科研投入約2.6億元,參與研究團隊涵蓋我國18家單位,參研人員近500人,取得授權專利和受理專利共計67件。
該工程開創了“核電廠+政府平臺+長輸管網公司+供熱公司”的供熱商業新模式,堅持“居民用暖價格不增加、政府財政負擔不增長、熱力公司利益不受損、核電企業經營作貢獻、生態環保效益大提升”原則,有效實現了多方共贏。“暖核一號”投運以來,累計提供零碳熱量456萬吉焦,替代原煤消耗39萬噸,減排二氧化碳72萬噸,同比核能供熱前,海陽市供暖季空氣中PM2.5下降了16%,天氣優良率上升了17%。“暖核一號”以清潔、經濟、穩定的供暖效果受到了地方政府、熱力公司和社會民眾的一致好評和贊譽,為更大規模的推廣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社會基礎,真正成為“政府的民心工程、央企的暖心工程、核能的信心工程、環境的清新工程”。
作為我國核能供熱的開創者,國家電投山東核電從2018年開始核能供熱的探索與實踐,2019年建成“暖核一號”一期項目,成為我國首個核能供熱工程,2021年投運二期項目,使海陽成為我國首個“零碳”供暖城市,今年三期項目首次實現了核能供熱的跨地級市發展。從未止步的創新與實踐,使我國核能商用供熱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園區級到縣域級再到跨區域的接續突破,走出了我國核能助力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建設和區域協同發展的新路徑。
山東核電有限公司相關負責同志表示,將持續推進核能供熱技術迭代升級,讓核能供熱惠及更多區域和百姓,為北方地區清潔取暖提供更多方案和示范,助力我國“雙碳”目標早日實現,持續書寫以人民為中心,高質量服務國家戰略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