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農歷臘月二十七,臨近春節,節日氛圍日漸濃厚,人們紛紛為迎接新年做準備。此時在海南昌江的核電基地,全球首個陸上模塊化小型核反應堆玲龍一號外穹頂吊裝完成,加冕成功!
在吊裝現場,3200噸吊車緩緩將重約550噸的外穹頂吊離地面,經過變幅、升鉤、行走平移、調整等一系列高精度動作,平穩落鉤就位在反應堆廠房外層安全殼筒體上。
歷時1小時38分,吊鉤緩緩落下,“報告總指揮,鋼穹頂已順利就位”!隨著工作人員的確定,現場響起一片掌聲。“外穹頂吊裝就位標志著反應堆廠房的主體結構已全部施工完成,并為后續的反應堆廠房的封頂奠定了基礎。”海南核電工程管理處副處長陳偉民告訴記者,這驗證了核島“鋼屋頂+鋼筋”整體模塊吊裝的可行性,為后續核電模塊化發展提供寶貴經驗。
玲龍一號是繼華龍一號后我國核電自主創新的重大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具有廣闊的全球市場前景,成為又一張靚麗的“國家名片”。全球首個陸上模塊化小型核反應堆玲龍一號由中核集團旗下中國核電(股票代碼:601985.SH)投資控股,由海南核電負責建設運營。
“自設計之初,玲龍一號就不僅用于發電,還具有熱電聯供、汽電聯供、城市區域供熱、海水淡化、工業工藝供熱、自備電廠等多用途。”海南核電副總經理鄧曉亮介紹,玲龍一號作為高安全的分布式清潔能源,可類似常規燃煤熱電廠,靠近城鎮及工業園區部署,讓核能“貼近城市、靠近用戶”成為可能,也常被網友稱為未來的“核能充電寶”。項目建成投運后,預計每年發電量可達10億度,可滿足海南省52.6萬戶家庭用電需求。同時,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88萬噸,相當于一年植樹750萬棵,不僅能夠助力我國“雙碳”目標盡早實現,也將持續推動核電安全發展和自主創新,為海南自貿港和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提供綠色能源保障。
記者了解到,小型堆因其安全性、部署靈活性及多用途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在新一輪核能技術變革和國際產業競爭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據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統計,全球范圍內正在開發的小型堆技術有超過80種,美、俄、英、日、韓等核電大國均將小型堆技術列入國家戰略。
“地球不爆炸,我們不放假;宇宙不重啟,我們不休息”。這句調侃之語,正是玲龍一號建設工人們的真實生活寫照。記者了解到,春節期間,玲龍一號工程現場有6000名員工堅守在工作崗位上。
“蘇軾說過:此心安處是吾鄉。對我而言,這就是我的心安之處。我在這建設玲龍一號,就是建設自己的家鄉,為國家做出我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我覺得非常有意義。”中核工程海南項目部核島科副科長程茁看著已經連上3200噸吊鉤的穹頂和鋼筋模塊笑著說:“今年春節最緊要的任務就是它了,我必須要保證好它的順利吊裝工作,現在我能感覺并觸摸到玲龍一號建設的進度條。”“今年是我入職的第三年,也是我在玲龍一號建設現場過的第二個春節。既然選擇堅守,就要履職盡責,為玲龍一號外穹頂吊裝高質量推進保駕護航。”中核二二小堆項目工程部主任助理康信蔚在吊裝現場激動地說,能為核電建設事業貢獻自己的光與熱,感到非常自豪。
春節是萬家團圓的時候,但是作為核電建設者,他們堅守自己的崗位,履行自身的職責,牢記自己的使命,以實際行動詮釋著“強核報國 創新奉獻”的新時代核工業精神,為祖國的核電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世間萬家燈火,我自為其守望”。他們的責任與擔當,為玲龍一號這張“國家名片”染上獨特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