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2日,捷克與德國簽署旨在全面強化能源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其中包括增加捷克向德國巴伐利亞州出口核電的可能性、開發新型反應堆,以及深化核聚變研發項目合作。
備忘錄由捷克總理彼得·菲亞拉(Petr Fiala)和德國巴伐利亞州州長馬庫斯·索德(Markus Soeder)簽署。索德是中右翼基督教社會聯盟黨領袖,該黨在巴伐利亞州掌權近80年,而索德一直主張支持核能,曾稱德國關閉所有核電廠的決定具有“根本性錯誤”。索德還談及與捷克建立“核能聯盟”,從而優先夠買捷克的電力。
根據備忘錄,鑒于未來可能向巴伐利亞州進一步供應捷克電力,雙方將開展可行性研究,探討未來跨境電力連接需求。與此同時,雙方部委還將進行專家級磋商。
此外,雙方還將在新型現代反應堆聯合開發和研究堆建設,例如對嬗變技術的研究(用于回收乏核燃料)等領域加強合作。另一個深化合作的領域是歐洲示范項目(European Demo project),該項目旨在開發聚變實驗堆,以證明全尺寸聚變堆的可行性。
盡管菲亞拉和索德之間表達了友好和合作的意愿,但最終的能源備忘錄在短期內可實現的具體目標方面卻語焉不詳。
12月15日,捷克能源市場分析師伊日·加沃爾(Jiri Gavor)表示,該備忘錄似乎更多的出于政治考量,但在實際操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合理性。理論上來說,捷克CEZ電力公司可以直接簽署購電協議,該協議是否會直接與巴伐利亞州簽署仍存疑,但可以與大型、國有控股公司簽訂。
CEZ是捷克唯一核電運營商,政府持股近70%。12月13日,該公司在郵件中表示,目前沒有與德國巴伐利亞州就優先購買核電事宜進行談判。
捷克正成為電力進口國
捷克計劃最遲2033年逐步淘汰燃煤電廠,屆時,該國將面臨自身電力需求無法滿足的難題。
2024年10月31日,捷克國家電網運營商CEPS發布中期電力報告警告稱,該國最早可能在2025年從電力出口國轉變為少量電力進口國。到2040年,電力進口占比或將上升至總需求的20%。
捷克政府計劃在杜庫凡尼(Dukovany)廠址新建兩臺核電機組。2024年7月17日,韓國水電核電公司(KHNP)宣布中標該項目,將建設兩臺APR-1000機組(1055MWe),但由于杜庫凡尼核電廠現有的4臺機組(單機容量510MWe)計劃在同一時間關閉,因此兩臺新機組不太可能從根本上改變捷克整體電力供應狀況。
歐盟委員會還命令捷克政府將擬建的杜庫凡尼5號機組70%的發電量在電力交易市場上出售,剩余的30%則以透明的拍賣方式出售。預計杜庫凡尼6號機組以及KHNP可能在特梅林(Temelin)廠址建設的另外兩臺機組也將面臨類似的條件。杜庫凡尼5號機組預計2036年投入試運行。